131人加入学习
(0人评价)
内部培训课程
价格 免费
该课程属于 CRA一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

一.监查准备

首例受试者筛选入组前需要确认如下事项:

1.免费检查流程已熟悉 

(1)CTMS/WeTrial/药试等系统、GCP卡、免费检查单等熟悉;

(2)确认是否所有检查都能走免费流程(不能免费的部分应该如何处理) ;

(3)确认病历书写后可修改时间;

(4)受试者筛选来源和就诊方式:是否涉及跨科室联合筛选、受试者就诊筛选是门诊或住院,一般住院时长、研究者或CRC如何初步筛选受试者,研究者如何对受试者进行过知情,是否需要培训;

(5)交通补贴发放方式:确认打款方式,是医院账户打款至受试者银行账户/现金还是申办方/机构委托研究者或者CRC进行发放;是向机构申请还是我们直接对接医院财务处;随交通补贴发放表一起提交申请打款的文件是否还需要有银行卡、身份证,如果非本人银行卡是否可行,是否需要亲属关系证明文件;财务是否指定打款银行,文件是否需要受试者签字确认;

(6)首例质控

提前了解首例质控例数?机构是否到场质控?达到机构规定入组例数是否需要质控后才可筛选?机构质控之前需要收集完善isf文件夹

(7)提前了解是否有工程师跟台协助

了解工程师进入手术室/科室跟台的申请流程

入组前通知申办方工程师,协调好手术时间

 

(8)提交监查申请

二.监查实施

1.知情同意书的监查;

2.检查报告单的监查:

(1)一致性和逻辑性 ;

(2)重复检查的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的使用;

(3)核实LIS系统中有无漏记录的计划外的检查以及有无更新的检查单(打印版本非最终存档版本);

(4)核实是否有筛选未进行记录的情况:存在免费申请单但是没有体现在筛选入选表;

(5)核查心电图、超声报告 、CT、核磁报告的溯源

了解PACS系统上的影像报告数据医院是否进行网络存盘,时限是多久、相关检查科室是否有流水台账留存,影像资料需硬盘、刻盘保存;

(6)核对报告单检查结果的判定;

(7)打印件有无签字核证;

  (8)实验室正常值范围

3.溯源

(1)既往病史、过敏史;

(2)根据方案要求,核查受试者知情前某一段时间内是否有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情况;

(3)查看筛选时书写的门诊/住院病历,受试者已入院的病程记录,核实记录信息是否准确或有遗漏;

(4)受试者有无新的门诊挂号记录或者住院记录

4.核对入排(很重要)

逐条核对

5.器械全过程的监查

(1)是否按照消毒要求消毒,相关记录有无记录,记录人员是否已培训授权,消毒器械数量、种类、消毒 时间是否存在矛盾;

(2)发放记录、使用记录的数量、规格、批号、时间、有效期、使用人有无授权;

(3)使用过程中是否需要调试安装、器械使用过程中是否需要拍照录像、相关器械使用评价是否已经及时完善书写记录;

(4)明确回收器械/空包装,有无授权医院进行销毁,如有,应提供授权文件,回收记录、销毁记录的填写完善 

(5)温湿度记录是否完整,有无超温超湿  

6.门诊/住院病历书写;

7.监查AE、CE、pd等

明确合并用药中生理盐水、葡萄糖、造影剂及预防用药等是否需要记录

多项检查顺序问题(项目接受)

三.总结:在首例监查完成之后,应该梳理流程中的问题,优化入组流程,在这之后应该形成一个简洁的筛入流程,进一步明确各研究者及CRC在试验中的工作 

四.监查后:

1.监查报告3个工作日内提交PM审核,确认无误签字后扫描发送pm;

2.及时发送相关监查汇总、报告给研究者、CRC、PM;

3.首例中心筛选入组流程告知汇报给PM;

4.本次监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,须持续跟踪,练习CRC及研究者及时解决;

5.根据项目情况,按周跟踪CRC/研究者问题整改进度;

6.合理安排监查,务必在机构质控前确保首例资料整改完成;

7.首次监查报告需下次监查带至中心存档。

 

 

 

 

[展开全文]

首次监查重点是受试者文件夹及入组流程

受试者文件:

1.知情同意书;

2.检查报告单;

3.溯源病史及用药等;

4.入排监查;

5.随机及过程;

6.器械的消毒、发放、使用、回收及销毁过程监查;

7.门诊/住院住院病历书写;

8.源文件确认;

9.入组表格填写;

10.研究病历、CRF及eCRF;

11.其他

入组流程:

1.流程梳理;

2.研究人员配置;

3.器械使用询问;

4.资料书写沟通。

 

[展开全文]